一网搜 登录| 注册

评剧奇葩

首页 > 走进双阳 > 文化旅游 > 评剧奇葩


评剧演员贾书层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08-05-06 10:07  来源:
【字体: 打印
 
 
    对于评剧演员贾书层来说,她要庆幸自己15年前的抉择。如果那时没有双阳区评剧团(那时该团称吉林省双阳县评剧团)的慧眼识珠和苦口婆心的游说,如果没有她“背井离乡”的毅然“出走”,她的艺术道路乃至人生道路或许完全是另外一条轨迹;当然,如果她扎根的不是一个锐意进取的艺术团队而是风雨漂摇中的一叶扁舟,她不会有今天这般姹紫嫣红的眩目光景,也不会有舞台上一个个色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不会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艺术跨跃,不会有一个个沉甸甸的奖杯,更不会有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落幕后,宁波街头的观众们的大呼“三嫂”和索要签名的动人一幕。
贾书层是幸运的。
 
                                   因为爱,所以爱……
    贾书层出生于河北省深县,一个以评剧艺术为文化营养的小城。尽管她不是降生在梨园世家、小时候也没有受到过专门的训练和名师点拨,但她具备成为一名艺术家的天赋和悟性。当贾书层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会哼唱一句半句的评剧唱段了。地方戏这种并不以文字为传播媒介的民间文化,给那些评剧的经典唱段提供了哪怕是穷乡僻壤都可以畅通无阻的可能,也给那些具有真正艺术天赋的“草民”创造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女孩子爱美,这种爱美的天性,让她们很容易亲近艺术,而且一旦“沾染”上了艺术,就会如醉如痴、难以自拔。她记得小时候每每“遭遇”感冒发烧,只要一听到广播里播放评剧唱段或大人们唱几句“ 莲花落 ”,她就会“药到病除”,“不医而愈”??艺术是神奇的,它不仅让人摆脱精神的苦难,同样会医治病痛。于是,贾书层就从听唱、学唱再到梦想登台演出的幻觉中、从“医治病痛”到对开启美妙的未来世界的向往中,逐渐铸就了她的少年壮志??做一名唱评剧的演员。
    艺术道路从来都是与坎坷相伴的,正所谓没有“磨励”与“苦寒”就难得“宝剑”与“梅花”,戏曲艺术尤其如此。或许因为它“严格”与“机械”并存的程式化的“八形”、“四状”?或许因为它的师徒承袭的“优良”传统?那时贾书层尚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人的辛酸。她不听邪,尽管她以十四五岁的年龄,连续两年徒步百里报考剧团都是名落孙山,第三年她依然自信地迈进了县剧团的大门。这一次,她如愿以偿。
    走进专业剧团的意愿实现了,但令她始料未及的是,为什么距离登上舞台的梦想、距离鲜花和掌声要经历那么多的千辛万苦。在学员班里,由于她没有经过“科班”的历练以及现存的门派归属等固有偏见,她所付出的成倍的努力,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当剧团决意要辞退她时,她哭了,那是悲伤和失望之后的默默流泪。她希望剧团再给她一个圆梦的机会。剧团老师和领导感动了,为她不轻言放弃的执着的精神,也为她矢志不渝美丽梦想。
    在这“留团察看”的一年里,贾书层经历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由于她练功的起步较晚,而她又暗地里憋足了劲儿要超越别人,那简直就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和某种意义上的“摧残”。别人的练功鞋要半年一换,她几天就要一双;别的女孩子练完功唱着歌去逛街,她还在练,每天拖着肿胀的双腿一步步挪回宿舍??她不能错过了第二天早晨练声的时间。家乡的红枣树伴着她春夏秋冬;深夜练功室里孤单的身影;演出侧幕条内学艺的双眼;别人起床时她已喊完嗓……。就是这“扼住命运咽喉”的一年时间过去了。经剧团考核,20多名学员她名列前茅,终于当上一名专业演员了。与此同时,她在这一年里,也收获了人生最为宝贵的意志品质的磨练和人生冷暖的体验。这是再高明的师傅也无法传授的“技能”,它为贾书层后来的艺术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在最初十年的舞台磨练中,不管她在深县、曲阳县还是定兴县剧团;也不管是登上大都市的舞台还是随着“大篷车”下乡演出;不管是演主角还是当配角,她都坚持着自己入道时的信条: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她珍惜来之不易的机遇,更珍惜每一个哪怕是“跑龙套”的角色。她成了剧团的主演,她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红角。有一次剧团在保定演出期间,突然传来母亲病逝的噩耗。回家奔丧,入情入理,但小小的县剧团没有AB角的准备,况且演出场次已定,计划不会因此更改。她强忍悲痛,演完最后一场。回到家里,她大病了一场……
    从此,她也第一次体会到做一个演员的责任和义务,那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要把悲伤留给自己,把欢乐带给观众。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为了谋求手机彩票网的发展机遇,1990年,贾书层应聘来到吉林省双阳县评剧团。置身于长春市双阳区评剧团的演职员们是幸运的,虽然这里没有富丽堂皇的排练厅和设备齐整的练功房,但每隔一两年就推出一部新戏的“奇迹”为贾书层开辟了艺术实践的广阔空间;同时,她又近水楼台地得到评剧名家王曼玲的指点,业务水平迅速提高。贾书层如鱼得水。
1994年,大型现代评剧《三醉酒》搬上舞台,好评如潮。其中,剧中“秀女”这一角色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观众也从此记住了贾书层的名字。秀女在剧中虽不是主角,但她是全剧矛盾冲突的轴心,戏份很重。她两次陷入矛盾漩涡中的情境设计,为她的艺术才华提供了施展的余地??一边是自己初恋的情人、老龙沟村支部书记龙友;一边是自己并不爱的丈夫、县银行的信贷主任金德富。龙友为家乡办鹿厂急需要德富帮忙贷款,德富乘人之危刁难龙友,使秀女处于二人之间,左右为难;德富的弟弟德贵的妻子为把办鹿厂的扶贫项目窃为自家所有,造谣中伤德富的女儿是龙友和秀女所生,使秀女又处于龙友和爱妻秋妹之间有口难辩。这就要求演员既清晰地表现出秀女心理的微妙变化,又要为最后与德富决裂做好铺垫,更要让龙友的三次醉酒在秀女的“蓄势”之下完成。恰到好处地塑造好秀女这一人物,事关全剧的成败。这无疑是对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贾书层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拍戏的那段日子里,她寝食难安,反复揣摩人物的心路历程。当自己与戏中人物“秀女”难分彼此的时候,她觉得已经有些把握了。于是见到龙友之后的兴奋、为老龙沟贷款之事的焦虑、对丈夫无情刁难龙友的愤恨以及面对秋妹的尴尬等等,她都表现得不温不火,既让人物生活化,又不失戏曲的写意风格。抒情时娓娓道来,如小桥流水;激越时柔中带刚,似珠落玉盘。她不仅用情绪控制了全剧的节奏、烘托了主人公,而且把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追求真善美的女性形象活脱脱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令人拍案叫绝。该戏在摘取“文华大奖”首奖、“五个一工程奖”的同时,贾书层也因成功饰演“秀女”而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优秀配角奖”。
    2001年,剧团又推出现代戏《三姓人家》。这一次,贾书层一改观众印象中的清新柔顺的“本色”戏路,把东北农村那种见利忘义、心胸狭隘、性格粗漏的女性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为其一招一式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为演员的戏路之宽而眼前一亮。
    《三姓人家》讲述的是被丈夫抛弃的农家女柳文英自立自强办烧锅酒厂、最后成为东北烧锅酒的龙头企业的故事。柳文英以质优价廉、诚实守信很快占领了市场,这让同样经营着烧锅酒厂的黄花怒火中烧。她一边利用柳文英的儿子与招聘来的光棍汉之间的矛盾,强迫陈大成在酒中兑水,以此抵毁柳家烧锅的声誉;一边又利用女儿和柳文英的儿子的恋爱关系以及女儿怀孕等谎言,试图将技术员陈大成赶走,以此彻底击倒这个竞争对手。
与《三醉酒》中的秀女相比,前者则更侧重于人物心理,后者更强调外部动作的夸张表现,一内一外,反差强烈。这就要求黄花在身段的运用和唱腔的把握上,要神形兼备。毫无疑问,这对于贾书层来说又面临着一次挑战。
    贾书层出色地塑造了“这一个”。比如,她在评剧唱腔的韵律和上道白上,有意识地揉进了东北二人转的演出风格;在动作设计上,她以撇嘴、叉腰、甩头和大跨步等夸张动作来表现,但又避开了表面化、脸谱化、漫画化,使人物有血有肉,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剧场效果。贾书层也因颇为出彩地扮演“黄花”而获得了“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表演奖”。
    从“秀女”再到“黄花”,贾书层在不同角色的尝试中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功力和艺术潜质,为她后来撑起《三嫂》这出难度系数较大的现代戏做好了准备。
                       
                                掌声响起来
    《三嫂》同样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现代戏。与《三醉酒》和《三姓人家》不同的是,该戏没有刻意营造剑拔弩张的戏剧冲突,人物之间也没有因“前事”的延续所拓展出的抒情空间;加之又是一部以生活原型为基础的主旋律作品,这给戏曲表现“制造”了相当大的难度,也给第一次挑大梁扮演“三嫂”的贾书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表现一段平平常常的创业故事?如何在“毁窑”、“卖窑”、“塌窑”的贯穿情节中不落入写实的泥潭?如何在血脉亲情的“抵触”中再现复杂的人物心理层次?以及如何通过这一心理过程折射那“车轧、马踏、万人踩”的“车轱辘菜”的时代印迹?如何以这样的“时代先锋”的形象来感动观众?可以说,扮演“三嫂”不仅仅是挑战,甚至带有某种风险。
    但贾书层敢于冒这个风险。她在谈到“三嫂”的创作体会时说:“戏曲现代戏究竟是什么样式,恐怕没有定论。传统的‘行当’还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物,也难以一概而论。我的理解和做法就是一切手段都为塑造人物服务。”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演好这个人物,她和生活原型交上了朋友,通过多次接触,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再依据人物的走向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比如在高音时爽朗动人,中音时清脆甜美,低音时便运用嗓颚之音,并在女儿被废窑砸死后的三大唱段,她便运用哭腔强化了人物的悲伤、悲痛与悲哀,把三嫂的自立、自强、自主、自爱的当代农村知识女性的形象大写在舞台之上,收到了震憾心灵的艺术效果,被评论家们誉为“当代评剧舞台上中国农村妇女的典型形象”。
    2004年9月,《三嫂》在唐山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贾书层荣获“优秀表演奖”;2005年11月,该剧又在全国参选的80多台剧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入选了“第9届中国戏剧节”( 这也是吉林省首次参加这一全国最高规格的戏剧节),该剧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从《三醉酒》到《三姓人家》再到《三嫂》,贾书层一次次完成了自我超越,也一次次给人们带来惊喜。2007年12月她得到了一个戏曲演员的至高荣誉??“中国戏剧梅花奖”!
    如今,贾书层是国家一级演员,随之而来的称号也越来越多,如“长春市百名文艺新秀”,“长春市艺德标兵”,“长春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等。但她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们这个集体”。
    的确,是长春市双阳区评剧团这片肥沃的黑土地培养出了自己的艺术家,而艺术家的反哺效应,必将使这个孜孜以求的艺术团队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在,贾书层已经在业务团长的任上工作了9个年头,在练功、排戏、演出之外,她也正在为新剧目的创作、演出市场的开拓等剧团的发展奔波着,她所培植的农民演出经纪人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手机彩票网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让双阳评剧团这面大旗迎风飘扬,在哪里都能看得见。